幻灯四
幻灯三
幻灯二
幻灯一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>主页 > 政务信息 > 重点企业 >
养老顾问坚守“人与人”的温度

wnan9a92_b.jpg

赵春柳(右)为老人量血压

wnan9a93_b.jpg

赵春柳(左)在巡视中亲热地与老人交谈

wnan9a91_b.jpg

梁国建(左)陪老人看相册

政策搞不懂、软件不会用、生活遇难题、精神盼慰藉……面对互联网、App、智能时代,被技术发展甩在身后的老人们,正经历一场“寒潮”。

本月,西城区的老人们迎来了全市首批600余位持证上岗的养老顾问。他们坚守“人与人”的温度,用倾听解惑给予老人全方位的呵护。未来,将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、养老巡视员们经过培训、考核,拥有这一新的身份。

“零距离”接触

面对面教养老政策

“阿姨,我走了,下礼拜再来!”

“哎,那我等你,可一定来啊!”

赵春柳紧紧握了握老人的双手,轻轻拍打几下对方的胳膊作为告别。老人慢腾腾挪动着步子,一路把她送到门口,还依依不舍地张望许久……

作为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志愿者,67岁的赵春柳目前在大栅栏街道担任养老巡视员。她口中的“阿姨”,则是一名年近九旬,每周都需上门巡视的空巢老人。

不久后,赵春柳即将接受一系列培训。待考试合格,她便会拥有一个新的身份——养老顾问。

“我们日常实际调研发现,目前北京的很多养老政策,不少老人没有享受到,甚至都不知道。”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马乃篪介绍,“像是北京通养老助残卡,有的老人还没有,或者不清楚这个卡能做什么;有的老人需要帮助,比如失能,儿女不太会护理,想住养老院不知道住哪儿,想找家政不知道怎么找……这些问题散落在各个街道,平时工作中都有反映。”

基于这种状况,西城区民政局首创“养老顾问”这一专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,联合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对15个街道的600多名社工、老龄专干、养老机构负责人进行了系统培训。概括起来就是根据老人的年龄、所处状态,帮助他们享受到相应政策,以及当老人有家政、老年餐、日常维修、求医问药等任何需求时,可以精准对接,进行服务转介。

不久前,首批600余位养老顾问顺利完成了考核。马乃篪坦言,他们都是民政系统的工作人员,业务熟练,但毕竟本职工作繁忙,无法频繁入户拜访。想主动获取老人需求,还得靠像赵春柳这样日常“零距离”接触老人的养老巡视员们,他们也是接下来一批要被培训为养老顾问的“主力目标”。

事实上,上级部门此前就“养老顾问”到大栅栏街道考察工作时,重点关注的也是养老巡视员的模块。这是街道养老工作的一大亮点——将辖区共计300余位需要“特别关照”的老人,按高龄、空巢、特困、残疾等要素分成A、B、C三类。AB类需要每周探视一次,C类老人为每月一次。

担任大栅栏街道养老巡视员的,都是北京市老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,目前比较活跃的志愿者巡视员有近30位。“把相关知识教给巡视员,培训成养老顾问后,他们就可以在巡视中一对一传达给老人和各自家庭。甚至用眼睛去发现问题,比如老人家中的高低台阶、安全隐患等,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,那对老人的意义就非常大了!”

只盼“长相守”

聊天聊出“连续剧”

在马乃篪看来,“养老顾问”简单来说就是以养老巡视员的模式和日常工作为基础,增添一些他们以往掌握得比较薄弱的政策理论知识,“升级”成为复合型服务人才。而听说能再多掌握些本领,赵春柳也颇为期待。

目前赵春柳负责巡视的共有8户老人,均属于A、B类,每周这8户人家她都要跑上一圈。

“定了每周一上午去看高阿姨,那就必须得去。实在有事情,要提前给老人打电话说这次换个人看望她。”赵春柳略带自豪地表示,“老人特愿意让我们去!哪回去不了,老人就,‘哦,不来啦……’从电话里都能听出失落感。”

做养老巡视员近三年,但赵春柳注册成为志愿者已有11个年头。2008年奥运会前夕,刚从公路局话务员岗位退休的她街边闲逛时遇到志愿者招募,马上填了报名表格,一头扎进志愿服务这个新天地。这些年大小活动参加了不少,赵春柳觉得充实而荣耀。

“后来街道发了养老巡视员的招募令,我一看,陪老人读报、聊天,我擅长呀!就到这边来了。”每个礼拜去老人家,都聊些啥呢?“聊的话题可多啦!”赵春柳笑言,“生平琐事、跟儿女的关系、跟保姆的关系……家长里短都跟你说。常常超过巡视时间也不让你走,下回再继续上次的聊天,都能聊出‘连续剧’来。”

长久相守让老人们对巡视员产生了珍贵的信任,他们从种种细节表达出的这份亲近,更令巡视员们难以割舍。赵春柳负责的一户独居老人,夏天自己不太舍得开空调,可每到巡视员探访时,早早就把空调打开,烧上一壶水晾着。“生怕我们热着,走的时候还得让我们把杯子灌满。其实到了下一家,人家也这么给倒水,就是让你带上家里的水,觉得是份心意。”

55岁的志愿者梁国建,加入街道巡视员队伍将近一年。她负责的是9组C类老人,每个月需要把所有人家都走到。“感觉老人都在盼着我们,每回都说,就知道你们这两天要来!”

梁国建巡视的老人年龄均超过75周岁,她笑言自己拿他们就当父母一样看待,“一进去就握着手聊天,走的时候嘱咐,您出门水电煤气千万关好。真的跟嘱咐父母一样,打心里觉得亲切,一点也没有到陌生人家里的感觉。”

令梁国建感慨的是,前段时间巡视员们准备了量血压的机器,探访时询问老人要不要量个血压,老人们都欣然接受。“有的老人家里其实平时就备着血压计,有的老人甚至说,我刚吃完药,刚量完,你再给我量量吧。你说他们真的需要我们量吗?就是对我们有一种依赖,觉得有人在关心他们,甚至小小‘撒个娇’的感觉。”

小老帮老老

志愿养老开心为重

自己也上了岁数,“升级”当养老顾问还要接受培训、答卷考试,吃得消不?

“没问题呀!本来做巡视员也是有培训的,我们学习能力强着那!”赵春柳推推眼镜,自信满满。“像给我们讲食品健康,这样跟老人聊天的时候,看到餐桌摆着什么吃的,觉得不太健康的,就能把学到的东西讲给老人听,我们自己很长知识。”

安全方面的培训也是重中之重,梁国建点着手指如数家珍,“老师常跟我们讲,每回巡视除了用嘴巴跟老人聊天,咱们的眼睛鼻子耳朵都不能闲着。要看他们屋里的设备,比如平房的电暖器,冬天上面不能覆盖东西,远离堆物;煤气有没有漏气现象;水管水龙头好用不,是不是滴水……有任何问题,我们都给记在巡视单上,把老人需求反馈回来,派人及时处理。”

看着“大姐”们这份劲头,马乃篪感慨连连。“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步入老龄状态,但真正做养老的专业人员又特别少。大家都知道老人平时会闷,可配备心理医生,又有多少老人会主动来咨询呢?组织年轻人探视,他们没有精力,说实话也不知道聊什么。请这些姐姐们当志愿者就不一样了,她们熟悉这个年龄段的老人,彼此间有话题更有感情。”

这也愈发显现出老年志愿者协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,马乃篪表示,从刚退休到75岁之前的健康老人,有意愿的都可以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当中。“我常跟志愿者说,别有负担,开心快乐是第一重要的,同时又能学知识。”她笑言,现在有机构养老、居家养老、旅居养老等等,“咱们这个就叫志愿养老。做志愿服务就是一种养老方式,跟上老年大学、在家养花,没有本质区别。坚持下来的志愿者都特别开心,觉得有收获,有价值。”

本报记者 魏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